嗅觉突然变差,竟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可能有500万人中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4-24 帕金森病 (119)

帕金森病

已成为仅次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

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专家预测

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将给患者及家庭

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和生活负担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治愈

但如果早诊断、早干预

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

所以早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闻不到味道,流感后遗症?

65岁的乔伯(化名)是杭州人,5年前退休后就当起了“富贵闲人”,尤其喜欢和一群老朋友出去游山玩水、品尝各地美食。不过这两年,乔伯却发现自己好像鼻子出了问题,闻不到味道了。

“你是不是流感的后遗症啊,我听说很多人得了流感后,嗅觉都有减退。”面对乔伯对自己“烧饭不香了”的质疑,老伴表示“不服”。

虽然闻不到美食的香味很遗憾,但他也闻不太到臭味,乔伯觉得这对生活也没啥大影响,也就没在意。不过,从去年4月起,乔伯发现自己又出现了便秘的问题,时常在卫生间一坐就是半个小时;睡眠也越来越差,晚上甚至还会在睡梦中大声喊叫或者拳打脚踢,着实把老伴给吓到了。

“去医院做个体检吧。”乔伯女儿得知他的情况后,便带他到医院做了个体检。在体检时,一位细心的医生发现乔伯右手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便建议他到大医院的神经内科进一步就诊。

原来是它,“老年杀手”

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主任医师接诊了乔伯。“当时他手抖的情况并不是很明显,甚至还不太观察得到,但考虑他伴随的其他症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症状有震颤、肢体僵硬、动作变慢、姿势步态异常等,除了这些运动症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抑郁、疼痛、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等非运动症状,这些症状在帕金森病中非常常见,甚至可以出现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

在详细了解了乔伯的情况后,再经过头颅磁共振、多导睡眠监测(PSG)、帕金森综合量表评估及多巴胺转运体DAT-PET影像学检查,乔伯被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

随后,专家团队对乔伯进行了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乔伯便秘、睡眠做噩梦的症状明显好转,同时右手发抖的状况也有所好转。

由于发现得早,乔伯还处于帕金森疾病早期,后续继续接受规范、科学的药物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如果是症状已经发展到重度才来就诊,可能预后就没那么好。

它不可治愈,早发现是关键一步

帕金森病被认为是继心脑血管病、肿瘤和老年痴呆症之后中老年人的“第四大杀手”。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有5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本身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它带来的运动迟缓和肢体僵硬、易跌倒、尿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等相关,虽然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如果发展到晚期病情较为严重、生活自理困难、药物效果越来越差时,可以通过脑深部刺激(DBS)手术改善症状,通俗地说就是给脑部装一个“起搏器”。

“老百姓对帕金森病会导致手抖、动作变慢、肢体僵硬等已经比较了解,但其实随着我们对这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像抑郁、疼痛、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等非运动症状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征兆。所以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特别引起重视,尽早就医筛查和诊断评估。”浙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罗本燕教授说。

结合黑质超声显像、多导睡眠脑电监测、DAT-PET和FDG-PET成像、家族性帕金森病基因分析等多项诊断技术可以早期诊断帕金森病。

更令人欣喜的是,章京教授团队在帕金森病早筛早诊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只需提取受检者少量脑脊液,通过检查脑脊液中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就可以辅助诊断帕金森病。虽然该项技术还未应用于临床,但可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可以广泛应于外周体液(如血液及唾液)的检测,那时通过抽血或者采集一点唾液就可以对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等)进行辅助诊断。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