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与甲状腺”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0-01-16 甲状腺|碘 (2159)

碘:甲状腺“热情之源”

“碘是一种人类乃至各种生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玉龙介绍,“在说碘和甲状腺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甲状腺。它在我们的头颈前部,准确来说,是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相连,又称‘峡部’,呈‘H’形,重约20克-30克,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别看它个头小,作用却很大。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参与我们每个人的生长、发育和全身代谢的调节。

如果说,甲状腺激素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燃料”之一,那么,碘就是甲状腺激素的“热情之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王玉龙表示,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它对于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正常的甲状腺内含有碘5毫克-10毫克。虽然通常腺体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倍-50倍,但每日饮食摄入的碘仍有1/3进入甲状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 

“甲状腺的活动受垂体的调控,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负反馈机制,影响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细胞的活动,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代谢和生长。”王玉龙说,“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低时,负反馈机制会使促甲状腺激素不断分泌,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而甲状腺在脖子上,这样脖子会肿大,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而人体如果缺少碘,还可能造成其他系统的损害,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如地方性呆小症,又称为‘克汀病’;孕妇早产、流产和先天畸形儿,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等。食物是人类摄取碘的主要来源,不过,碘在土壤中的含量因地方而异,在土壤碘含量低下的地区,人们就可能无法从蔬菜中摄取到足够的碘。在许多国家,碘缺乏病一度成为主要的公众疾病之一,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中国开始在河北、东北等地区试行食盐加碘;取得一定成效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病区大规模供应碘盐;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基本控制病区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考虑到上述病区以外的地区,如上海和广东等地的沿海城市也存在碘营养不足的状况,因此国家正式出台全民补碘政策。补充碘剂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基本方法,碘盐是目前使用最广泛而又最方便有效的碘剂。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到2000年已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性疾病的阶段性目标。 

如今,缺碘情况得到改善,但大家对于高碘的疑惑又出现了。

甲亢甲减:“爱”碘?“恨”碘?

沿海地区如本市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加碘盐是否为其主要原因?王玉龙介绍,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2012年上海市甲状腺疾病年度报告显示,门诊甲状腺疾病中甲亢高居首位,其次是甲状腺结节和甲减。但是,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有着众多诱因,甲状腺疾病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上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些都是导致疾病谱改变的因素。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健康意识提高,体检等早期筛查手段增加,使得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增加。”王玉龙说,“碘作为甲状腺的工作原料,其摄入水平的改变,确实会引起甲状腺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目前学术界比较肯定的结果是:碘摄入量增加的主要影响是,低碘地区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病率的一过性增加,以及过度补碘地区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而其他的甲状腺疾病,尤其是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往往无法达成统一的结果。这主要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经济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饮用水和食盐加碘的情况等。” 

事实上,针对不同的甲状腺问题,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饮食结构,我们对于碘的摄入也应“有的放矢”。甲状腺究竟“爱”碘还是“恨”碘?不同情况下,要区别对待。

比如,近年来,甲亢患者明显增加,其中以“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最常见。人们会问?不是说缺碘才会甲状腺肿吗?为什么现在都加碘了,还会甲状腺肿呢?“此肿非彼肿。”王玉龙介绍,“很多人认为,只要甲状腺肿大就都需要补碘,可甲亢刚刚相反。当甲状腺这个制造工厂出现紊乱时,过多碘的摄入就会相应生产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并出现相应症状。甲亢患者常有怕热、多汗、皮肤温暖而潮湿、食欲亢进却体重减轻、神经过敏、多言善虑、急躁不安、容易失眠等症状。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诱发甲亢的因素。一旦有甲亢症状出现,应及时到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甲亢药物对于每个患者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医生会不断平衡药物剂量和甲状腺功能。对于甲亢患者来说,需要严格忌碘,建议服用无碘盐,同时防止海产品等的摄入,并注意在日常用品中不接触碘,比如海藻类护肤品、碘酒等。” 

再如,甲减也比较常见,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甲状腺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王玉龙说:“甲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手术导致部分甲状腺被迫切除,甲状腺原有功能势必减弱;同位素治疗破坏了部分甲状腺功能;病毒入侵造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体内甲状腺抗体增加,损害了原有的甲状腺组织,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桥本甲状腺炎等。甲减患者要辩证对待碘的摄入。比如,甲状腺术与同位素治疗后的甲减,一般需要药物补充甲状腺素,正常饮食即可;而桥本甲状腺炎所引起的甲减,只要避免高碘摄入即可。”

而对于正常人,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碘摄入来预防甲亢或者甲减呢?事实上,从1994年至2005年,国家根据调研,已3次调整碘盐中的加碘量。目前我国加碘盐中的含碘水平相对于美国等来说,属于较低水平;上海人群的碘摄入量适中。因此,没有必要刻意改变摄入碘盐;但相反,孩子、孕妇一定要吃。王玉龙强调,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碘是合成这种激素的必备要素,能保证中枢神经发育。

科学摄碘:与甲状腺“相敬如宾”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者越来越多,同时,甲状腺癌日益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肿瘤之一,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加碘盐、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不少人将这三者进行排列组合,得出结论是它们呈递进式的因果关系:加碘盐导致甲状腺结节增多,而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的“前奏”。对此,王玉龙认为,目前没有肯定的科学依据支持这个观点。 

首先,“加碘盐导致甲状腺结节增多”这一结论需要辩证看待。“当初全国服用加碘盐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而目前并无任何临床研究证实加碘盐长期摄入会导致非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增加。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检出率显著增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体检普及很快,尤其是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由于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很高,而且和加碘盐的关系不明确,因此临床上我们对于甲状腺结节者的建议是不忌碘的。”王玉龙说,“而‘甲状腺结节会最终导致甲状腺癌’的说法更加不正确。据调查,人群体检中触诊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概率约有3%-7%,如用超声检查则为20%-76%。不过,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占5%。如果查出有甲状腺结节,不要惊慌,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进行分析,定期随访。即使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也不要过分恐惧,目前通过及早手术等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与预后都会较好。” 

王玉龙认为,对于甲状腺疾病,不能把矛头全指向碘,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家族遗传史者应重视定期检查,及早查出问题所在,根据医生指导平衡饮食方案,平时放松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甲状腺疾病种类十分复杂,对碘的摄取需要应人而宜,因病而宜。

“国际防治碘缺乏病权威组织推荐的碘摄入剂量是:12岁以上成人150微克/天,6岁至12岁儿童120微克/天,孕妇哺乳期妇女200微克/天,地区尿碘中位数应当控制在100至200微克/升之间,以保证碘营养状态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缺碘或高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产生。”王玉龙说,“补充碘盐的浓度,应考虑当地缺碘程度及甲状腺肿流行情况而定。我国地域辽阔,缺碘情况不一,碘盐中碘的含量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不同地区应提供不同浓度的碘盐。对个人来说,居住在缺碘地区,用些碘盐,还应适当吃些海带、海藻、紫菜、海鱼等海产品;居住在沿海地区,缺碘情况不严重,可少吃些碘,包括低盐饮食及减少海带紫菜等的摄入量等。从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角度来看,平衡饮食、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比单纯纠结于碘盐不碘盐要更有益处。

碘盐的“小伙伴们”,你都认识吗? 

有句老话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没想到,如今吃盐也是一种学问。除了加碘盐之外,市面上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盐,你都认识吗? 

高钾低钠盐:不应神化,也别丑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凌轶群介绍,高钾低钠盐是以含一定量的碘为基础,成分中的氯化钠含量是65%,而钾是25%。钾的作用主要是摄入后能促进钠排出;钾可以软化血管,从而降低血压;钾对于因高盐引起的蛋白尿、肾衰等病变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 

对于网上流传的高钾低钠盐长期食用会引起高钾血症,应该怎么看?凌轶群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钠摄入每日不宜高于5克,是有限制的,而钾的适宜摄入量为2克。在排钾的器官中,最主要的是肾脏,对调控血钾浓度发挥着关键作用。当钾摄入不足,肾脏就会减少钾的排泄;如果摄入过多,肾脏就会将多余的钾排泄掉。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而言,高钾低钠盐是安全的。当然,高钾低钠盐不能无限制地食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或在使用保钾类利尿药的人群来说要慎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高钾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同样作为营养盐的,还有铁强化营养盐、钙强化营养盐等。凌轶群介绍,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又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一种微量元素。这种盐适合婴幼儿、妇女及中老年等特殊人群对补铁的需求。加钙的营养盐则适合儿童、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的病人。但要注意的是,食用钙营养盐时,必须同时多吃含磷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豆类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晒晒太阳。

竹盐减肥?小心“竹篮打水”

凌轶群说,竹盐的成分为氯化钠,含有微量钙、钾、铜、铁、锌等,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竹盐的烘烤温度高达1000至1300度,在此温度下,有机物会被烧掉,只剩下无机物,竹盐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粗盐”。经过炼制的竹盐,可能含有一些其他的矿物质,锰、钙、锌、铁、硫等成分的含量比纯食盐或者粗盐要高。但是,对于一些广告宣称“每天一杯竹盐水可减肥”,完全没经过现代科学方法验证。竹盐的主要成分还是盐,一般认为,人体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但多数人的正常饮食中往往已经超过了这个量,而一杯“竹盐水”又额外增加几克食盐,得不偿失。

对于“竹盐可补充矿物质”的说法,凌轶群认为,这也不科学。矿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和饮用水中,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所含矿物质基本可满足正常需要,根本不需要服用某种保健品来额外增加某种矿物质的摄入。矿物质如果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过剩症及中毒。

矿盐:最“绿色”的盐?

广告里说:矿盐比海盐、井盐等更“绿色”,因为它来自地底的矿物,没有任何污染,因此对人体更健康。这么说,科学吗? 

凌轶群介绍,按盐的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得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所以又把“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为“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她表示,矿盐是海盐经过几亿年的地质挤压与地下高温作用,将地底的矿物与海盐结合形成“盐的化石”。但盐的主要成分是钠,从营养角度来说,井矿盐和海盐没有区别。不过,井矿盐相对于海盐更纯净、质量好,因为井矿盐原料均采自千米深井以下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杂质少。井矿盐炼制原理是通过全密封真空工艺精炼而成,几乎不破坏其原有物质,是纯天然的,井矿盐在色泽和形状上均优于海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有害化学物质对海盐的原料——海水的污染日益严重,而井矿盐的原料相对不受影响。

凌轶群认为,与其关注吃哪种盐比较好,不如关注吃多少盐更重要。从维持人体机能的角度来看,一天2克-3克盐就足够了。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