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科普材料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12-09 胰腺癌|科普 (2536)

近期大家比较关注胰腺恶性肿瘤,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苹果公司CEO乔布斯都是因它而故世,恶性程度极高, 称为“癌中之王”。 来自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本市胰腺癌的年发病例已达1800例,在实体肿瘤中女性已占第七位,男性占第八位,死亡率几乎接近其发病率。据美国胰腺协会主席Simoene教授报告,到2020年胰腺将由癌症死因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什么是胰腺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上腹部,仅次于肝脏,是人体第二大腺体。但却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具有内、外分泌两大功能。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胰酶和胰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根和水分形成胰液、经由胰管排出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食物。每日分泌量约750-1500ml,主要成分为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各种消化酶参与糖、蛋白、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当某种疾病引起胰腺功能损伤时,胰液分泌不足,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甚至腹泻。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由胰岛施行,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糖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有可能患糖尿病,除此之外,胰腺还分泌胰高糖素、生长抑素、胃泌素等,可见胰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常见胰腺恶性肿瘤可分为两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胰腺癌,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已故香港演员“肥肥”死于胰腺癌。起源于胰岛上皮的恶性肿瘤以往称为恶性胰岛细胞瘤,现已改名为神经内分泌癌。苹果前任总裁乔布斯即为此病。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高度恶性、极为凶险的消化道肿瘤。在美国,胰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四位。在我国,胰腺癌也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西方化和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呈上升趋势。近年上海市区恶性肿瘤总发病趋势下降,但胰腺癌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列全市恶性肿瘤第八位,死亡率位列第六位。由于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可切除率低、放化疗的疗效不佳、死亡率高,已取代肝癌的位置被称为“癌中之王”,亟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胰腺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7/c_122124842.htm>的发病明显高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以上海为例已达到12至14/10万。胰腺癌的发病以中老年男性为多,男女比例为1.5:1。目前其发病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倪泉兴教授介绍曾经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分别为11岁和13岁。随着农村经济好转及工业污染、城镇化发病也会上升。40岁左右的居民也应引起警惕。

哪些因素会引起胰腺癌?

胰腺癌的治病因素很复杂,有内源性的(遗传因素)和外源性(环境、饮食等因素)。

2010年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文献指出:从正常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是逐步演变成癌的。从基因突变到形成一个真正的肿瘤细胞要9年,从一个肿瘤细胞发展成为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团肿块需要8年,而从发现肿瘤到肿瘤引起的死亡少则近2年。因此,应尽可能的避免引起细胞恶变的不良因素,预防胰腺癌的发生。

(1)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胰腺癌的发病高危因素。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实验研究已经证明烟叶中的致癌物质可以引起胰管上皮的癌变。

(2)不健康的饮食: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

(3)遗传因素:胰腺癌的发病在有家族史者是无家族史者的3-13倍,据报道,家族中有1人发病其他家庭成员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2个人发病则升至12倍,3个人发病竞高达40倍。倪教授发现,母女、父子、兄弟姐妹、祖孙三代的胰腺癌家族已碰到多起,他们正在加强研究。
(4)胰腺的慢性病变: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具有癌变倾向,可以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密切随访的发病还和人体本身的疾病,如有慢性胰腺病变、口腔疾病等相关。
(5)糖尿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几乎是正常人群的2倍。因此,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突然发现患糖尿病时一定要认真检查除外查胰腺癌。
(6)良性胰腺肿瘤:和其他器官一样,胰腺也有许多良性肿瘤。例如:浆液或粘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导管内粘液性乳头状瘤等,它们其中也可以恶变为胰腺癌,尤其是粘液性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粘液性乳头状瘤。
(7)口腔疾病:有研究表明,龋齿和其他口腔炎性病变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
(8)其他: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胆道疾病、胆囊手术切除、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危险性。

胰腺癌有什么症状?

胰腺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但下述临床表现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提示作用: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隐痛及腰背酸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当出现黄疸、腹块、腹水、周围淋巴结肿大时病人已进入后期。需指出的是,大部分患者常常在初期作为胃病等治疗。部分患者出现胰腺炎症状,使医患双方均忽视胰腺癌的存在。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肿瘤标记物的筛查和影像学检查糖类抗原CA19-9虽然不是完全可靠地指标,但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肿瘤标记物。由于部分病人缺少Lewis因子,因此CA19-9是始终不会高的,肿瘤早期有些病人指标也无不明显升高,此外,其他疾病如:肝内胆管细胞癌、胆道癌肿、胆囊癌肿和炎症也可升高,因此会影响诊断。多排螺旋CT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同时MRI(核磁共振)、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及超声内镜技术是均是目前的广泛应用辅助检查。PET-CT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的诊断技术,对部分较小的胰腺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昂贵的费用成为临床应用主要障碍。CA19-9、CT、PET的联合检查对于胰腺癌的诊断、疗效的判断、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病人,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高危人群需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胰腺癌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常常有吸烟史,因此必须注意戒烟。尤其重视二手烟的危害,减少去烟雾缭绕的棋牌室等场所。已经知道大量饮酒对胰腺也有损害,应注意节制饮酒,及时治疗急慢性胰腺炎和胆道疾病,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也应及时治疗。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要少吃四条腿的(牛、羊、猪),多吃两条腿的(鸡、鸭、鹅)、没有腿的(鱼虾)食物,适当多吃些粗粮、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多食花椰菜、十字花科即青菜类蔬菜,因为它们含有异硫青氰酸盐类物质,它们可以预防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和多种肿瘤的发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阳光下的户外有氧活动可以促使机体产生结合蛋白Ⅰ。而结合蛋白Ⅰ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此外,绿茶中也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应经常饮用。

胰腺癌还是可治的

虽然目前胰腺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好,但是一些相对较早的病人,如果治疗得当,反应良好也可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倪教授说我们上海活的最久的胰腺癌患者已超过20年,在他手里存活10年以上的也有不少病例。手术目前仍然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可靠方法。因此,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应到胰腺专科医院(如肿瘤医院)、或有资质的医院(如三级甲等医院)去就诊,争取手术切除。首次手术时机的掌握、手术的成败、手术根治直接决定了病人的预后。因此,患者切勿病急乱投医。事实上,经过充分准备的手术效果远远大于苍忙就医的治疗效果。

放疗、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适时的、适宜的化疗对一部分患者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目前有很多治疗的药物(健泽、紫杉醇类、铂类)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体力不佳的病人,不适宜做化疗,否则适得其反。

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对于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和减轻疼痛具有良好作用。但和化疗一样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应用。肿瘤医院已经购置了国内首台质子重离子放射仪,号称“深水炸弹”。即时射线经过的部位不损伤胃肠组织,只在肿瘤部位爆炸-起到作用(起到杀伤肿瘤作用)。

何为多学科综合治疗?

胰腺肿瘤不是单靠手术能解决的,它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合作。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每周有十数位专家教授共同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此多学科分别由:胰腺肝胆外科、化疗科、放疗科、介入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细胞室、超声内镜室等共同组成。每周五进行讨论,已为数百位患者提供了治疗方案。

看病的技巧

和做事一样看病也需要技巧,掌握看病的技巧可以有助于减少就诊的次数、减少重复的检查、减轻就医的花费、能够尽早找到一个合适的医院、科室、治疗的医生以及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尽早的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有效治疗。

倪教授说,他很赞同一些病员跟他介绍的看病经验。他们说:西医辩病,中医辩证,因此他是先看西医再看中医,先搞清疾病再治疗症状。先看外科再看内科,因外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需要手术的外科病。内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需要服药的内科病。因此,首先要鉴别出可手术的外科病,尤其是肿瘤,再去看内科病,否则会延误手术时机。供大家参考。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